4月28日,抖音平台发布一则新规,将对这些恶意营销号加大了治理力度,旨在净化平台生态,提升内容质量,保护用户权益,这或标志着短视频与社交内容平台进入“精细化治理”时代。
这次新规主要聚焦恶意营销号的10类特征,具体包括如下:
- 频繁发布抄袭搬运内容
- 工业化生产和批量发布同质化内容
- 开设矩阵账号违规获利
- 引流“收徒”
- 兜售虚假“运营技巧”
- 黑灰产团伙违法犯罪
- 非法买卖账号
- 诱骗强迫互动不当获利
- 违法违规导流实施诈骗
- 不当蹭热博取关注
- 虚假人设不当获利等
恶意营销号工业化生产和批量发布的完整链条

针对这些行为,抖音平台推出了严格的治理措施,将通过“内容处置”“账号处置”“法律追责”三个层面系统对其进行处置。 抖音此次治理的重头戏在于新增了账号“健康分” 评估机制,这是基于投稿内容的违规与处罚情形、账号的历史行为,经综合计算而得出的反映内容健康水平动态变化的评分,初始值为 100 分,扣分力度主要由账号发布内容的违规严重程度和账号历史行为共同判定。
抖音平台将按照健康分值区间由高到低采取逐渐严格的管理方式,对于健康分处于低分的账号,将采取管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内容减少推荐、限制使用投稿功能、限制变现权益等措施。 抖音账号“健康分”体系预计于2025 年 5 月下旬开启试运行。
另外,账号内容和创作经营持续向好,一定周期内无违规则会加分,若账号参与平台设置的学习考试,还可免于扣分或加分。 这一创新举措有助于长效监督账号行为,促使创作者自律,从源头上减少恶意营销号的滋生。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其他几大平台,如微信、小红书等也对一些恶意营销号进行了持续打击。如微信本月也在严厉打击租售微信账号的相关行为,小红书则在上个月发布的 《交易笔记内容生态问题实施细则—— 重复发布》意见征集通知,也向一些商家和买手的重复低质笔记进行了 “开刀”,明确治理包括交易笔记的封面、笔记组图、视频内容完全相同重复或高度相似等情形。
这些治理行动对整个行业具有深远意义,这不仅是对违规行为的惩戒,更是对优质内容的“流量再分配”。一方面,新规能有效打击恶意营销和低质内容,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和提升用户体验。用户也在平台上能获取到更真实、优质、有价值的内容,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和遭受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规范创作者行为,激励优质内容创作者积极创作。新规让那些靠搬运、抄袭、低俗套路吸引流量的创作者无所遁形,为真正用心创作的原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平台内容生态的良性循环。随着健康分等评估体系普及,短视频行业或将迎来从“流量为王”到“内容为王”的生态转型。